我在《邏輯,無所不在?》這篇文章裡提到,「社會裡邏輯思維好的成員少,容易被愚弄的人就多,神棍、政客、偽科學就容易生存」,拾圓好奇為什麼邏輯訓練會讓人變得不容易受騙,本文算是對這個問題的回應。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受騙上當是怎麼一回事。我想到的一個應該還滿中肯的定義是,當某人受騙上當,就代表這個人因為別人提供的訊息而有了假信念,因此做出了不恰當的行為而蒙受損失。當然,有時候被騙的人會因為騙子的失誤而恰好有了真信念,但是如果一個人是基於真信念去做事情,他通常不會遭受損失,而就算遭受損失,也不能怪到別人頭上。所以,在矇騙別人時,神棍、政客和偽科學要做的事情就是說服對方相信一組對自己有利的命題,而這些命題至少有一個會是假的(否則至少也要是模稜兩可的),否則就不算欺騙了。
也就是說,要避免被騙,我們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多相信一些真的命題,少相信一些假的命題。所以,當一個能力在分辨命題的真假上對我們有幫助時,這個能力也就在反詐騙上對我們有幫助。
什麼樣的能力在分辨事情的真假上對我們有幫助?
我相信科學精神或者批判精神是有幫助的。一個不是很明確但是簡單的說法是,當我們在說一個人有多容易或多不容易相信別人說的話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講這個人的懷疑度。懷疑度偏低的那一段的人,什麼鬼都會相信;而懷疑度偏高的那一段的人,連外在世界存不存在都要懷疑。懷疑度太低,容易因為相信一些虛假的事情而蒙受損失,懷疑度太高,容易因為不相信一些如果相信了會很有用的事情而蒙受損失。科學精神或批判精神就是懷疑度上中庸的那一段。當一個人有了適當的懷疑度,這個人就會對外來的信念要求適量的證據,他不容易因為門檻設太低而什麼鬼都相信,也不容易因為門檻設太高而什麼都懷疑。
我相信冷靜的個性是有幫助的。比方說,政客在選舉時常常會訴諸省籍意識、人身攻擊等激起選民憤愾的行為來操縱選票;神棍或偽科學則是經常利用人失戀、罹患絕症或是喪失親人的消極期間趁虛而入。很少有人可以在情緒高漲或低落時做出恰當的判斷,冷靜、少情緒化是思考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人具有容易冷靜的個性,他就更有機會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判斷對方提供的資訊的確實性。
如果一個人有了科學精神和冷靜的個性,表示他對於外來的命題有了檢查後再決定要不要相信的動機和做出這樣的檢查的先決條件。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使用一些方法來檢查他面對的命題。當我們面對一個新命題時,可能會有許多方法是我們可以用來檢查它的,比方說,我們可以觀察命題本身有沒有漏洞,或者找找有沒有證據支持這個命題,或者看看對方提出來的推論有沒有道理,或者判斷這個命題是否與其它非常可靠的信念互相衝突等等。
觀察命題本身有沒有漏洞,就是檢查這個命題有沒有自相矛盾。找找有沒有證據支持這個命題,蘊含了檢查證據的為真是否代表命題的為真。看看推論有沒有道理,代表檢查結論是真的是經由前提和有效的規則推導出來。判斷命題是否與其它非常可靠的信念互相衝突,就是檢查有沒有自己非常確定它為真的信念與這個命題在邏輯上不可能同時為真。而這些都需要使用邏輯規則。
或許有人會說,就算我沒唸過邏輯,我也知道「如果氣象預報說明天會下雨,則明天很可能會下雨」並且「氣象預報說明天會下雨」蘊含「明天很可能會下雨」。既然邏輯是對我們思維中那些有效的推論規則的捕捉,那麼人腦中的推論規則和思維應當事先於成文的邏輯系統,即,一個人不需要學邏輯,因為他需要的不是成文的邏輯系統,而是推論規則和思維,而他本來就已經內建推論規則和思維了。
這樣的說法只對了一半,邏輯規則的確是邏輯學家依照人對於有效推論的直覺建立起來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人不需要刻意學習和訓練就可以擁有這些敏銳的直覺。反過來說,如果人腦真的內建了能夠分辨任何有效和無效推論的思辨規則,實在很難想像還會有這麼多的邏輯謬誤出現在政客、主播、記者的嘴裡,甚至國文課本上。
9.10.2007
邏輯的反詐騙功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