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08

本體論論證

本體論論證(the ontological argument)是我看過最有意思的論證之一,這個論證第一次被提出來是在11世紀教士Anselm(中文譯成「安瑟爾謨」、「安瑟倫」或「安瑟姆」)的書Proslogion裡。Proslogion是Anselm冥思與禱告的紀錄,用意是讚美神,並沒有提出哲學論辯的企圖,不過在出版之後,其中一些隱藏的論證架構受到許多人的討論,而本體論論證就是其中之一。

Anselm的論證目的是要證明上帝(或者一個完美的存在物,對他們來說完美的存在物就是上帝,因此沒有差別)的存在,他的思路是︰

我們可以在腦子裡想像很多東西,例如會飛的馬或是閃亮亮香蕉船,我們當然也可以想像上帝這種超級的存在,我們可以想像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最完美的東西,他具有所有良善的、好的性質。因此,我們想像的這個東西會具有很多像是「是最美麗的」、「是最高大的」、「是最聰明的」、「是跑得最快的」這類完美性質(perfection)。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我們所想像的這個最完美的東西擁不擁有『存在』這個性質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不,答案必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這個具有了很多完美性質的東西不具有「存在」這個性質的話, 他就不會是我們所想像的那個最完美的東西了。因為,如果這個具有很多完美性質的東西不具有「存在」這個性質,我們可以另外想像一個具有跟他一樣多的完美性質而同時又具有「存在」這個性質的東西,而這個東西會比前面那個東西來得完美,因為它存在,而前面那個東西不存在。所以,一個最完美的東西必定擁有「存在」這個性質,所以一個最完美的東西一定存在。

本體論論證的內容可以整理成這樣︰
    論證A
  1. 「上帝」被定義為最完美的東西。
  2. 最完美的東西擁有所有的完美性質。
  3. 「存在」是完美性質之一。
  4. 上帝擁有「存在」這個性質。
  5. 上帝存在。
事實上,如果這個論證是健全的,那麼不管這個世界變得如何,它都會是健全的。所以,這個論證蘊含著上帝不但存在,而且必然存在—不管這個世界變得如何,上帝都會存在。這是一個非常強的宣稱,因為這等於是在說,任何關於神不存在的主張不但是錯的, 而且不可能為真,如果假設它為真,就會導致矛盾。(「是錯的」和「不可能為真」之間有差別。例如「《包青天》的片頭曲是費玉清唱的」是錯的,但是並非不可 能為真,因為有可能當時被找來錄主題曲的不是胡瓜,而是費玉清。不可能為真的句子的例子有「x同時是圓的又是方的」、「有一個單身漢是女的」等等。)

本體論論證自從被發現以來就不斷受到質疑,例如︰
  1. 為什麼「上帝」一定得被定義成最完美的東西?你說了就算嗎?
  2. 如果「最完美的東西」意指一個具有所有好的性質的最高級的東西的話,那麼「最完美的東西」這個概念並不存在,沒有辦法被任何人掌握。因為有一些性質沒有最高級,我們可以說某幅畫比另外一幅畫美,但是並不存在有一幅畫是最美的,因為對於每一幅畫,我們都可以想像有另外一幅畫比 它更美。
  3. 存在並不一定是完美的性質之一,有時候不存在反而比存 在更好,因此3不為真。
我覺得這三個反駁都不是很理想的反駁,因為他們都為本體論論證留了餘地︰
  1. 對於第一個反駁︰當一個人說自己把「上帝」定義成最完美的東西的時候,他其實是在對自己的用詞的指涉作宣告︰「當我使用『上帝』這個詞的時候,我指的是最完美的東西」。不喜歡這樣定義法的人當然可以不要這樣定義,但是如此一來討論就會雞同鴨講,而且就算不這樣定義,我們還是可以用本體論論證證明出有一個最完美的東西存在,只是這個最完美的東西在這場討論中除了「最完美的東西」之外,沒有其它被所有人認同的名字。
  2. 對於第二個反駁︰我相信在適當的修正之下,論證的支持者依然可以經由釐清後或是重新定義過的「最完美的東西」導出想要的結果。
  3. 對於第三個反駁︰說實在的看不出有什麼說服力,因為直覺 上,一個存在的好東西當然會比不存在的好東西來得完美。而就算有人somehow有辦法說服大家其實「存在」並不是「完美性質」之一,支持本體論論證的人也只 需要定義一個「最完美的東西*」使得最完美的東西*擁有「最完美的東西所擁有的所有性質+存在」然後拿來放在前提裡就行了。
第一個提出針對本體論論證的強力批評的人,是Anselm的同事Gaunilo。Gaunilo認為,如果本體論論證的邏輯結構是有效的,那麼下面這個論證也會是有效的︰
    論證B
  1. 「失落之島」被定義為充滿黃金和水果,最完美的島嶼。
  2. 最完美的島嶼擁有所有的完美性質。
  3. 「存在」是一個完美性質。
  4. 失落之島擁有「存在」這個性質。
  5. 失落之島存在。
依照類似的方法,我們還可以證明「隨身帶著冰淇淋,最完美的鴕鳥」、「不管怎樣都會吐錢出來,最完美的ATM」等數都數不清的荒謬的東西存在。根據 Gaunilo,如果本體論論證是有效的,我們的世界將被那些可以被本體論證出來的東西佔滿,因此,這個反駁又被叫做Overload Objection。

Gaunilo的反駁讓我們知道本體論論證在結構上有某種缺陷,可是沒有說明問題出在哪裡。在這樣的情況下,本體論 證給人的觀感就像是大部分尚還存在的悖論一樣,我們知道它怪怪的,可是不曉得原因。不幸的是,自此開始,學界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上一直沒有什麼進展。等到康德提出比較有建設性的分析,已經是七百年後了。

康德認為自己解決了本體論論證,他的作法是,主張「存在」不是性質,因此不能被隨意地分配給概念。概念是我們用來思考和討論的工具,我們可以基於自己的需要而任意地將性質加以搭配來創造各式各樣的概念,例如「有著銳利眼神的名偵探兔美」、「弱點是水的阿華田戰士」等等。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任意創造「有著銳利眼神而且事實上存在的名偵探兔美」這種概念,因為「存在」不是概念的材料(ingredient),而是世界上的東西與概念之間的關係。「有著銳利眼神而且事實上存在的兔子」這個東西其實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項宣稱,這項宣稱的內容是『「有著銳利眼神的名偵探兔美」這個概念的確有指涉到世界上的某個東西』,換句話說,「有著銳利眼神的名偵探兔美存在」。而宣稱不同於概念,宣稱必須承擔有可能出錯的風險。當一個人創造了「有著銳利眼神的名偵探兔美」這個概念,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如果他宣稱了「有著銳利眼神的名偵探兔美存在」,他就必須承受相對應的事態(state of affairs)不存在而導致自己的宣稱為假的可能性。

所以,根據康德,論證A的錯誤在於說,「存在」不能是「最完美的東西」這個概念的含意之一,因為如果是的話,那麼當我們創造一個「最完美的東西」的概念的時候,我們也同時在宣稱符合這個概念的東西存在,如此一來,論證A就會begging the question,因為A-1宣稱上帝存在。

我認為康德提供的理由是對的,不過康德少說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單單「存在」不能當作概念的內涵之一,「必然存在」也不行,否則的話,下面這個論證依然會是有效的。
    論證C
  1. 「上帝」被定義為最完美的東西。
  2. 最完美的東西擁有所有的完美性質。
  3. 「必然存在」是完美性質之一。
  4. 上帝擁有「必然存在」這個性質。
  5. 上帝必然存在。
對於論證C,Peter van Inwagen在《Necessary Being: The Ontological Argument》一文中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分析的人,如果有人有相關的資訊請告訴我,謝謝)根據Inwagen,論證C的問題在於它蘊含了一個歧異的前提,使得整個論證看似健全,但在消除歧異之後,我們會發現要嘛它無法證明上帝存在,要嘛它begging the question。Inwagen認為C-1有兩種可能的意思︰
  1. 一個東西是上帝若且唯若這個東西是最完美的東西
  2. 有一個東西是上帝,而且這個東西是最完美的東西
根據這兩種可能的意義,我們可以把論證C區分為C1和C2︰
    論證C1
  1. 一個東西是上帝若且唯若這個東西是最完美的東西
  2. 最完美的東西擁有所有的完美性質。
  3. 「必然存在」是完美性質之一。
  4. 如果一個東西是上帝,那麼它擁有「必然存在」這個性質。
  5. 如果一個東西是上帝,它必然存在。
    論證C2
  1. 有一個東西是上帝,而且這個東西是最完美的東西
  2. 最完美的東西擁有所有的完美性質。
  3. 「必然存在」是完美性質之一。
  4. 有一個東西是上帝,而且它擁有「必然存在」這個性質。
  5. 有一個東西是上帝,而且它必然存在。
C1沒辦法證明上帝存在,它只證明了,如果上帝存在的話,上帝會必然存在。C2能證明上帝存在,可是C2-1已經蘊含了上帝的存在,因此begging the question。



Reference
S. W. Deane. (1962). St Anselm: Basic Writings.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Peter van Inwagen. (1977). Necessary Being: the Ontological Argument.

0 comments: